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北宋小丫鬟 > 120130(第2页)

120130(第2页)

nbsp;nbsp;nbsp;nbsp;说罢让阿盈赏了一两银子,又打发方妈妈送了一盒橘饼、两盒会仙楼的点心,再有范庄头带来的鲈鱼六尾、琼波酒两坛。

nbsp;nbsp;nbsp;nbsp;回来后,方妈妈则道:“老侯爷过身后,侯府分了家,所以夫妇二人便在咱们隔壁住着。”

nbsp;nbsp;nbsp;nbsp;“唔,咱们郎君是文官,宗室和勋爵总归不是我们交往的,免得被台谏官员抓住了把柄。”锦娘在这方面是很谨慎的。

nbsp;nbsp;nbsp;nbsp;方妈妈忙道:“您说的是。”

nbsp;nbsp;nbsp;nbsp;二人刚说完话,见筠姐儿过来了,她正去园子里学了月琴的。蒋羡特地请了位大家来专门教女儿月琴,但又不能耽误读书的功夫,遂一般都是在下午下学后学一个时辰。

nbsp;nbsp;nbsp;nbsp;这孩子在大名府原本就有基础,如今学则是则更难得指法和曲谱。

nbsp;nbsp;nbsp;nbsp;锦娘笑道:“怎么径直过来了?”

nbsp;nbsp;nbsp;nbsp;“娘,家里吵的很。”筠姐儿时安静习惯了的。

nbsp;nbsp;nbsp;nbsp;锦娘笑道:“等你舅舅成了婚,正好任命也下来了,就一切都好了。不过,你也不能完全怪环境,自己也要学会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nbsp;nbsp;nbsp;nbsp;至于筠姐儿也十一岁的人了,并非不懂,她道:“娘,我知晓舅舅中进士对咱们家是大好事,但是我觉得外公外婆对舅舅更好。”

nbsp;nbsp;nbsp;nbsp;现在的筠姐儿还不明白什么叫重男轻女,因为她家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爹娘疼她和弟弟都是一样的,甚至弟弟淘气的时候,还会让弟弟道歉。

nbsp;nbsp;nbsp;nbsp;可不是每家的情况都是如此。

nbsp;nbsp;nbsp;nbsp;原来为这个,锦娘笑道:“可那怎么办呢?娘若是成日去争这些,一辈子也就困在这里出不来了。”

nbsp;nbsp;nbsp;nbsp;这也是当年她宁可自己出来闯,自己挣钱挣嫁妆甚至自己买房,就是知晓即便是父母,也未必一定能靠住。

nbsp;nbsp;nbsp;nbsp;筠姐儿似懂非懂的点头,锦娘亲了一口女儿的额头:“这个世上本来就有很多不公平,不平等的事情,但是我们要自己去争取自己的地位,知道么?”

nbsp;nbsp;nbsp;nbsp;“知道了,我最喜欢娘了。”筠姐儿有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幸福。

nbsp;nbsp;nbsp;nbsp;锦娘想有些孩子天生就懂得爱,有的人即便你对她再好,她什么都觉得理所当然。

nbsp;nbsp;nbsp;nbsp;又说阿盈先领了两个会专门做茶点的丫头回来,这二人因为擅长制作这个,身价一人是十五两,茶不必说,也是点的极好,各种花样都会。

nbsp;nbsp;nbsp;nbsp;扬哥儿现在住在园子里的小跨院里,正好西厢房空了出来,小间她二人歇息,外间则烹茶煎药。

nbsp;nbsp;nbsp;nbsp;如此,橘香那边也轻松一些了,点心就不必她做了,让茶房丫头会珠和小云做就好。

nbsp;nbsp;nbsp;nbsp;锦娘还问她们:“我听说你们会做好些点心呢?具体擅长做什么呀?”

nbsp;nbsp;nbsp;nbsp;小云笑道:“奴婢最擅长做滴酥鲍螺,旁的如‘亭儿’也会做。”

nbsp;nbsp;nbsp;nbsp;所谓“亭儿”就是面团揉入槐花汁染作黛瓦,饴糖拉丝结成雕栏,枣泥塑成假山,绿豆粉捏作苔痕,池塘用绿豆冻凝波。这一套点心下来便是一座微缩园林,士大夫们最喜这个。

nbsp;nbsp;nbsp;nbsp;这也是锦娘想这次不请四司六局的人,就自家厨下人做酒席的缘故,如此省下一大笔钱,否则请个略微有点名气的厨娘,还得用轿子去接,来一趟要给一二百贯。

nbsp;nbsp;nbsp;nbsp;“会珠呢?”锦娘问另外一个。

nbsp;nbsp;nbsp;nbsp;会珠笑道:“奴婢除了会点茶外,还会做蜜冬瓜鱼、雕梅花球、青梅荷叶、雕花金橘、蜜笋花、雕花姜这些蜜饯。原先奴婢的娘是厨娘出身,还教过奴婢一道蟹酿橙。”

nbsp;nbsp;nbsp;nbsp;“好,你们明日先做些拿手的出来,让我先看看。”锦娘也不能凭空听她们说的天花乱坠的。

nbsp;nbsp;nbsp;nbsp;小云次日傍晚就做了几样拿手点心来,先是个“亭儿”,本钱不到一钱,平日在外头买至少三五钱银子,还做的很敷衍,如今这个倒是很好。再有滴酥鲍螺,口感绵密,也是不错。

nbsp;nbsp;nbsp;nbsp;会珠的蜜饯做的没那么快,但也送了饮子过来,锦娘不能多喝,倒是把扬哥儿拉来,这扬哥儿最爱饮子,他说都好,锦娘才放心。

nbsp;nbsp;nbsp;nbsp;两个丫头算是在府上待了下来,罗玉娥又过来说租户不租臭水巷的宅子了。

nbsp;nbsp;nbsp;nbsp;“我们隔壁那个被偷了东西的婆子,养了几条恶犬,屡次说都说不好,倒是闹的我们宅子都不好赁出去了。”罗玉娥无语。

nbsp;nbsp;nbsp;nbsp;锦娘道:“要不就先放着吧,反正您和我爹如今在我这里住。”

nbsp;nbsp;nbsp;nbsp;罗玉娥突然道:“锦娘,其实我想把宅子卖或者典给人家算了,你看日后我们即便是不住你这里,京郊买那五十亩地的时候,原本也有个小庄子我们能住。否则,常常还要赁出去再收钱太麻烦了,这钱我们都给你,乡下那几十亩地,百年之后给你弟弟。”

nbsp;nbsp;nbsp;nbsp;“娘,您还是留自己手里用吧。”锦娘不要。

nbsp;nbsp;nbsp;nbsp;罗玉娥摆手:“我不要。”

nbsp;nbsp;nbsp;nbsp;“那您这样,您卖了宅子,就留一百贯在手里,旁的您给弟弟或者给我都随您。”锦娘道。

nbsp;nbsp;nbsp;nbsp;罗玉娥行事雷厉风行,和魏雄二人赶车过去找牙人要卖房,但臭水巷环境不好,宅子要卖出去不容易。

nbsp;nbsp;nbsp;nbsp;且不说她们在忙这些,金梁桥的铺子终于找到合适的铺主了,是一家开金银珠宝铺的,月赁六十贯,一年就是七百二十贯。

nbsp;nbsp;nbsp;nbsp;锦娘终于松了一口气,“等了半年多,也不枉这个等啊。这些做钱庄或者开金银铺的,一般不会做几日就走,咱们这次至少能稳定三年。”

nbsp;nbsp;nbsp;nbsp;盘算了一下几处家当,甜水巷一年四百五十六贯,金梁桥的租金七百二十贯,京里两百亩地的租子是一百六十贯左右,塌房分红一千二百贯,吴县地租三百六十贯,吴县邸房五百多贯,一共就有三千三百九十六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