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肃笑着摇摇头:“讲不好。”
可怕?
有一部分占比,情绪很复杂,不是单纯一个害怕能概括。
“嗯,讲不好就不讲了,不去想,不想就没事了,终究只是梦嘛。”
钟筱珊温柔的安慰张肃。。。。
海风裹着咸腥味钻进鼻腔,张肃盯着那团在水下缓缓浮动的光球,瞳孔微微收缩。它比前几日更亮了,像一颗被海水泡发的萤火虫卵,幽幽地悬在码头阴影里。郑欣妤的剪刀尖还沾着牛油,她忽然把牛排扔进盘子,蹲到露营桌边缘:“王鑫说得对……这玩意来得太巧。”
“巧?”潘国梁叼着半截韭菜,油乎乎的手往裤腿上蹭,“前天拖回来时还没动静,昨儿浪高得能掀翻小艇,今儿又蔫了吧唧??它要是会呼吸,我都怀疑在打嗝!”
王育猛地拽他后领:“闭嘴!你当这是菜市场挑西瓜呢?”她转向张肃,声音压得极低,“凌晨三点我巡岗,看见光球离水面就半米,可监控录像里……它根本没动过位置。”
烤炉上的孜然粒噼啪爆裂。张肃忽然起身,靴底碾碎半片焦黑的洋葱皮。他走到码头边缘,从战术腰包掏出一支改装过的激光笔??那是用旧手机屏和电池组拼的土造设备,绿光束刺入海水瞬间,光球竟像活物般缩成豌豆大小,又缓缓舒展。
“生物反应?”郑欣妤蹭到他身边,发梢扫过他手背,“可海底没氧气管路,也没电脉冲信号……除非??”
“除非它根本不需要传统代谢。”张肃关掉激光,袖口擦过冷汗,“记得上周捞起来的那块金属板吗?上面蚀刻的符号,和光球表面纹路一模一样。”他忽然攥紧郑欣妤手腕,“去叫醒于老师。现在。”
潘国梁的笑声卡在喉咙里。王鑫正想追问,远处传来三短一长的哨音??是夜间警戒的暗号。所有人条件反射摸向武器,只见陈涵舟踉跄着从林间小道冲出,作训服后背全被海水浸透,怀里死死抱着个锈迹斑斑的铁箱。
“港口……北侧礁群……”他跪倒在码头,牙齿磕碰着发出脆响,“箱子自己浮上来的!里面的东西……在敲!”
铁箱约莫鞋盒大小,焊缝处爬满珊瑚虫。张肃用撬棍撬开时,箱内传出指甲刮擦金属的声响。郑欣妤突然按住他手臂:“等等!看箱底!”众人凑近,发现箱体底部刻着微型二维码,旁边还有行小字:**“第七代环境适配器,序列号CN-2078”**。
“2078年?”王育倒抽冷气,“末世才爆发五年!”
撬棍终于撬开锈锁。箱中没有预想中的辐射尘或变异组织,只有一卷泛黄的胶卷和一枚铜质齿轮。胶卷展开刹那,所有人的脸都僵住了??画面里是座玻璃穹顶城市,悬浮列车在云层间穿梭,而背景屏幕上滚动着新闻标题:**“深海文明‘渊裔’主动接触人类,首批共生装置已投放太平洋测试区”**。
“共生装置……”郑欣妤指尖颤抖着指向胶卷角落,那里有个模糊的发光体轮廓,“和光球长得一模一样!”
深夜的营地陷入诡异寂静。张肃在指挥室摊开地图,红笔圈住港口、礁群和营地水源地。“三个坐标连成等边三角形,光球在中心点。”他抬头看向刚赶来的于老师,“您研究古文明时,见过这种布局吗?”
老学者扶了扶眼镜,镜片映出胶卷照片的微光:“玛雅人用金字塔聚拢地脉能量,阿兹特克祭坛按星图排列……但这套逻辑更接近‘活体网络’。”他枯瘦的手指划过地图,“如果光球是节点,整个天马屿就是宿主。”
窗外惊雷炸响。暴雨毫无征兆地倾泻而下,闪电照亮海面时,所有人看见数十个光球从深海升起,排列成巨大的环形矩阵。最中央的光球骤然膨胀至篮球大小,表面浮现出人脸般的褶皱。
“它在学习!”潘国梁撞翻椅子,“昨天只会躲激光,现在能操控潮汐了!”
张肃抓起对讲机:“通知所有岗哨关闭电子设备!王育带医疗队准备镇静剂,郑欣妤??”他顿了顿,将铜齿轮塞进她掌心,“用这个去测光谱共振频率。”
暴雨中传来金属扭曲的呻吟。港口起重机的钢缆无风自动,缠绕成诡异的螺旋状。王鑫突然尖叫:“监控显示北礁箱子有六个!刚才只挖到一个!”话音未落,三公里外的海面轰然腾起水柱,第二个铁箱破浪而出,箱体上的二维码赫然写着:**“警告:神经突触耦合进度37%”**。
郑欣妤在实验室狂敲键盘,光谱仪输出的数据让她浑身发冷。她冲进指挥室时,张肃正凝视着墙上的人口统计表??四千零十二人,精确到个位数的名单里,有七个名字被红笔圈出。
“感染者。”张肃的声音像砂纸磨过铁皮,“都是最近七天接触过光球的人。体温恒定在39。8度,脑电波出现δ波异常峰值。”他调出监控截图:陈涵舟深夜独自走向海边,脖颈后皮肤下隐约凸起发光的网状纹路。
“不是感染……是改造。”郑欣妤甩出光谱报告,“铜齿轮的共振频率和光球完全匹配,这东西在把人类变成它的硬件接口!”她突然抓住张肃衣领,“还记得商业街规划图吗?我画门面时漏了个细节??所有店铺招牌的高度,恰好是光球悬浮的最佳距离!”
雨声骤停。月光刺破云层的瞬间,海面所有光球同步熄灭。张肃却笑出声,他扯开衬衫领口,露出锁骨下方新出现的淡蓝色血管纹路:“从它第一次对我眨眼开始,我就知道逃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