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十九岁生下你,因体质特殊无法亲自抚养,托付给我和她母亲共同照看。她选择走上那条路,不仅为了世界,也为了你。
>她说:‘我希望我的孩子长大后,不必再靠别人施舍温暖,因为她所生活的时代,人人都能彼此听见。’”
沈砚之合上笔记本,拄拐起身,推开铁门。
风雪扑面而来,他却不觉寒冷。
他一步步走向山村方向,嘴里哼起《茶青青》,身后雪地上,两行脚印缓缓延伸,其中一行,渐渐变得透明。
当第一缕晨光洒落大地,苏棠从冥想中醒来,发现手中多了一片新茶叶??与昨夜那片不同,这片通体银白,脉络如霜花绽放,散发着淡淡的檀香。
她认得这气息。
“沈先生……”
她将茶叶轻轻放入茶壶,注入井水,置于炉上慢煮。不多时,清香弥漫,整座茶居仿佛都被温柔笼罩。
她倒出两杯茶,一杯放在自己面前,一杯摆在空椅之上。
“您回来了?”她轻声问。
无人应答。
但窗边两支陶笛再次无风自动,奏起完整的《茶青青》。这一次,笛声不再是单奏,也不是简单的合鸣,而是呈现出罕见的“三重奏”结构??少女的清越、老者的沉稳,以及第三种声音:纯净如童声,欢快似初芽破土。
苏棠怔住。
那是……她自己的声音?
她猛然意识到:原来所谓的“传承”,并非单纯接受前人的遗志,而是将自己的生命也编织进这条绵延不断的河流之中。
她端起茶杯,轻啜一口。
刹那间,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宁遥生产时的痛吟、沈砚之抱着婴儿落泪、祖母颤抖的手接过襁褓、幼年自己趴在窗口等“姑姑”归来……所有被隐瞒的真相,此刻如潮水般涌来。
她没有震惊,没有愤怒,只有深深的释然。
“原来我一直活在爱里。”她喃喃道,“从未孤单。”
她放下茶杯,走到院中,面对朝阳,深深鞠躬。
“谢谢你们为我铺的路。”她说,“现在,轮到我为别人点灯了。”
自此,每年清明,茶居都会举行“双忆祭”:上午祭奠逝者,下午迎接新生。人们带来旧物、照片、书信,投入始忆井,换取一片忆茶原种;孕妇则在此饮茶静思,据说能听见腹中胎儿的心跳与笑声。
科学家至今无法完全解释这一现象,只得将其列为“量子情感耦合案例”。
但在民间,流传着一首新编童谣:
>茶青青,笛声清,
>三人行,照归程。
>一盏茶,万心灯,
>生与死,本同根。
多年以后,当人类首次接收到来自半人马座α星的回应信号时,译码结果显示的并非数学序列,而是一段悠扬笛音,旋律竟与《回家》完全一致。
那一刻,全球忆茶杯同时亮起,浮现一行字:
>“他们也听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