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这么夸张啊,再小的画舫也至少能摆开来三五张圆桌,在地底下行驶。。。。。。”
程煜笑了笑,不再解释,反正俩人很快就要下去探地穴,一切都留到让赵半甯自己去看便可。毕竟,就此地,下边那个地下河的通道,也足够赵半甯所说的最小的画舫行驶,而根据程煜所知,比这里更大的地下河通道有的
是。
“你还带了下地穴的工具啊?”
赵半甯招招手,过来两名军汉,吩咐了两句,那两名军汉很快就从外边搬进来两捆结实的绳索,以及火把钩镰仓等等有可能在地下能用得着的工具。
工具准备的很充分,程煜也就不再多言,将绳索绑在院子里的柱子上,另一头则分别绑在二人腰间,随后,带着必须的工具,二人一前一后的让军汉们帮忙,吊了下去。
或许是知道这地底下有重要的秘密,是以当赵半甯表示要亲自下去的时候,他手下的那些军汉,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表示要跟着下去的。
在古代,尤其是在明朝,知道的太多,真的是有可能掉脑袋的。
程煜先行,随后是赵半甯,两人俱皆到了地底之后,点亮了火把,一人一支,两人一前一后的往前走去。
由于程煜已经下来过一趟,将这地穴里的地形讲给了赵半甯听,是以赵半甯在地下走着回廊的时候,并没有像是程煜那般的惊讶。
反倒是由于心里已经有了足够的准备,加上他从军多年,对于很多细节要比程煜更加敏感,是以走不多远,赵半就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地方。
“这地道不是平的,微微有些向下倾斜,我们刚才转过弯之后,倾斜依旧。我大概感受了一下,从适才我们落到底的地方,在拐弯之前,差不多是五丈左右的路程,我们又往下走了约莫有两尺多。。。。。。”
程煜皱了皱眉,心中飞快的计算着。
赵半甯和他第一次下来的时候对于通道长度的计算基本一致,都是五丈也就是十五六米的样子,程煜倒是没感觉到自己一直在走下坡,但他绝对相信赵半甯这种老兵的感觉,在如此黑暗的环境之下,赵半甯的感觉绝对比程煜
要强大许多。
十五六米,下坡又降了两尺多,这就是个斜边为十五六米的直角三角形,而他们下沉的深度就是那个三角形的高。斜边的长度等于高乘以夹角的正弦函数。
很快,程煜就反推出他们这一路走来的角度大约在二点五度附近。
如果是这样的话,四条边,每条边都是一样,这意味着最终抵达那个地下河入口时的位置,比起他们刚下到地洞时,要又深了十尺三米多的样子。
整整一层楼啊,当年在这里挖这个地洞和地道的人,他也是穿越到这个虚拟空间里来的吧?而且还得是带着各种现代测量工具来的,否则,程煜真的很难想象,在明朝这种科技环境下,什么人能如此精准的控制这么细微的工
程数据?
两人继续前行,到了拐弯处,程煜问道:“还是下沉了两尺多?”
赵半甯在黑暗中点点头,道:“嗯,一样。”他点头的动作,在火把的映照下,投射在洞壁上的影子,显得尤为的巨大,一点头,通道里的光线就会受到影响,看上去颇有些诡异。
两人很快又走到了第三个拐弯处,这次不用程煜开口发问,赵半就自己说:“还是下沉了两尺多。”
走到了回字形通道的尽头,赵半甯依旧告诉程煜,他们再度下坡行走了两尺多的距离。
果然是一丈么?
上一次程煜下来的时候,原本以为走到回字形通道的尽头,只要打穿眼前的土壁,就会回到地洞的下方。但是现在程煜明白了,对着前方的土壁挖过去,的确是会回到地洞的正下方,但这土壁是不会被打穿的,只能继续挖
掘,因为此时,他和赵半甯已经站在比刚才初下地洞时更深了三米多的位置,他面前的土壁,已经是扎扎实实的土壤层了。
很快程煜就明白了设计这个回字形通道的人的用意。
上一次的时候,他想到了一部分,那就是这地下瀑布的冲击,所带来的空气流动是异于寻常的,也就是说,原本地下河流淌带来的风,是要比现在小许多的。考虑到已经有地洞打通下来的缘故,如果只是普通的地下河流动,
当然不会对地面以上造成太大的影响。可当这个设计者地下河截流制造了一个人工的瀑布的奇观之后,空气流动加剧了何止数倍?这地下若是没有回字形的通道阻碍,那风必然会引起垂直地洞的一些不同寻常的反应。就好像程煜
刚下来的时候就发现了那根把活水送到地面的铜管一样,久而久之,这里的地穴风,也会经由地洞,吹向上方的假山,到了夜深人静之时,总有人会听到一些奇怪的动静,这就不免会让这里有暴露的风险。
而现在,程煜的领悟又加深了,这个设计者到底有多么的思虑周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