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隆万盛世 > 1469户口制度(第3页)

1469户口制度(第3页)

而魏广德此时居然说起以后会帮助苏松减负,胡峻德立时瞪大眼睛,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

魏广德笑笑,招招手让胡峻德上前,这才小声把户口制度的概念说了出来。

大明有户籍政策,只是分民户、军户等,现在魏广德提出的城乡二元制户口,就是把后世城乡区别体现出来。

乡下户口不用承担丁税,而是摊入田地之中由地主承担,但这类人自然不能进场做工,否则会处于双倍丁税处罚。

城市户口百姓要承担丁税,可以在城市务工,不管是码头、商行还是工坊都无限制。

这么做,也是因为松江府近半年出现大量农民入城做工,导致农村田地无人耕种有关。

也就是后世的抛荒撂荒现象,此时在大明就出现了。

一条鞭法确实定死了田亩税额,可毕竟分了粮赋和丁税两个科目,地方上调整也非常方便。

各地按照清查的人口确定了丁税总额,扣除城市男丁应该承担的丁税,剩下的分摊到田亩中,计算也非常方便。

虽然相比沉重的粮赋来说,丁税多寡不值一提,但消息放出去,多少可以让士绅稍稍安心,让他们期待后续朝廷的改革就是了。

甚至,如果松江府能够吸引足够多的男丁来此打工成为城市人口,他们缴纳的丁税完全覆盖松江府丁税总额,地主就可以只缴纳粮赋而不用摊丁税都是可能的。

魏广德把这些话一说,胡峻德就明白了,朝廷其实也是在用这个方法支持工商业发展,士绅们积极支持工商业,对他们也是有好处的。

好吧,大明终究是士绅说了算。

如果他们不支持工商业发展,商人做生意就会举步维艰。

给他们看到工商业发展的好处,他们自然知道该用什么立场对待这一场大变革。

实际上,地主士绅也不傻,徐阶不仅大量购置田地,也投资工坊,名下就有多间砂布工坊,就属于横跨地主和商人的集合。

魏广德去徐阶府上,一是表达朝廷对老臣的关心,还有就是希望把消息放出去,鼓励士绅拿钱出来做资本,发展工商业。

至于会不会有人假借农村户口打工逃避丁税,自然也是有办法的。

一口人能够打理多少田地,其实是有数的。

绝对准确做不到,但相对明确还是可以做出来的,其实主要还是官府下面那些吏员是否用心。

就算到了后世信息发达、审查严格的时代,都还能出现1虽领工资,22岁退休领社保的奇葩事儿。

其实说到底,就是经办人是否用心,这才是关键。

内阁不可能关心到基层,那是地方官员的事儿。

“通过知府衙门和徐府放出消息,想来就可以坐实了。”

魏广德笑道。

“老师,朝廷真的决定这么做了吗?”

胡峻德还有些不敢置信,这两年他为了安定士绅可是费了不小力气。

内阁这个办法,虽然没有根本上解决问题,但还是有些好处,至少表示朝廷是关注到了的,只是需要徐徐图之。

“当然,首辅和内相都支持,陛下也知道,没有反对。”

没有反对,那就是默许。

这点,胡峻德还是懂的。

“你在衙门里等邸报就是了,章程还在户部商议中。”

魏广德笑道,“你在这里的压力,我知道,朝廷也知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