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禁咒师短命?我拥有不死之身 > 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没有吃饱(第1页)

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没有吃饱(第1页)

嗡!

四方青印忽然剧烈的震颤起来,显然是对这个新名字极为抗拒。

雪融了,春水初涨。忆园的铃声尚未停歇,那一夜万千共鸣仿佛仍在空气中回荡,余音不散。阿箬坐在炉火旁,指尖轻抚那本泛黄的笔记,纸页上“念”字已被水渍晕开,像一朵悄然绽放的墨莲。她没有动,只是静静望着那滴水缓缓渗入纸背,仿佛听见了时光的脚步声。

窗外,天光渐明,风却未止。铃铛依旧轻响,一声接一声,不急不缓,像是某种无声的召唤。

她忽然起身,披上旧袄,拄着拐杖走出小屋。雪已化去大半,泥泞的小径上覆着残冰,她走得缓慢,却坚定。忆园里,昨夜挂上的新铃还带着晨露,每一枚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细碎如絮语的声响。她走到心树碑前??那是后来人们为纪念林小守所立,并非真树,而是一块通体莹白的玉石雕成,形似心树,枝干舒展,叶脉清晰,顶端嵌着一枚小小的光核,正是当年万象源印最后一丝本源所化。

她伸手触碰石面,冰冷,却又似有温度从内里渗出。

“你听到了吗?”她低声问,“他们还在说‘我想你’。”

话音落下,石心微光一闪,极轻地颤了一下,如同心跳。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脚步声。不是一人,而是许多。孩童的笑声、老人的咳嗽、青年的交谈,混杂着竹铃碰撞的清脆,由远及近。一群孩子提着灯笼走来,手中捧着新做的铃铛,脸上洋溢着纯真的期待。他们是忆园学堂的学生,每年清明后都要举行“续铃礼”??将自己写满思念的铃挂上心树碑,象征记忆的延续。

“阿婆!”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跑过来,仰头看着她,“我写了给爷爷的话!他说最爱吃我包的饺子,可他还没尝过呢……所以我每年都挂一个铃,告诉他今年又包了,香得很!”

阿箬笑了,眼角皱纹如花瓣层层绽开。她接过小女孩手中的铃,亲手挂在碑侧最低的一根枝上。“他会闻到香味的,”她说,“风会把味道也带过去。”

孩子们纷纷上前,将铃铛一一挂上。有的铃上刻着“爹,我考上军校了”,有的写着“外婆,桃子熟了,我留了一篮在门口”,还有一枚极小的铃,上面只有一行歪歪扭扭的字:“妈妈,我今天没哭。”阿箬看到这行字时,手指微微一抖,随即轻轻抚过那枚铃身,低声道:“好孩子,你妈妈一定正为你骄傲。”

铃挂满了,风一吹,便汇成一片温柔的声浪。天地间仿佛被这声音洗净,连空气都变得柔软。

忽然,一名少年站在碑前,从怀中取出一支木制红缨枪,恭敬地插在碑下泥土中。他是那位老兵之子的孙子,名叫陈骁。他抬头望向天空,声音清朗:“太爷爷,太奶奶,曾祖父说您们在麦田里等他。如今我入伍了,接过这支枪,也接过你们的胆魄。请您们……继续看着我前行。”

话音落,风骤然一静。

紧接着,心树碑顶端的光核忽地亮起,一道极细的光丝垂落,轻轻缠绕住那支红缨枪,旋即收回。众人屏息,只见碑面浮现出一行淡淡的文字,如雾气凝成:

>“血脉不断,灯火不熄。吾辈安息,亦永相随。”

孩子们惊呼,老人们合十默念。唯有阿箬闭目,唇角微扬。

她知道,这不是神迹,也不是法术。这是“回应”??当千万人的思念汇聚成河,当记忆不再只是私藏的哀愁,而成为共通的语言,世界便会以它自己的方式,轻轻点头。

***

数日后,西域沙海。

老僧依旧盘坐于古城断碑之上,骨珠在掌心缓缓转动。忽然,他睁眼,望向东方,眸中映出心树碑前那一幕。他轻叹一声,抬手掐算,指尖划过虚空,留下三道符痕。

“三十年了。”他喃喃,“万象源印早已散尽,可人心中的‘印’,却越刻越深。”

他低头,掌心浮现出一点微光,与心树碑顶的光核遥相呼应。那是他多年前从林小守残印中截取的一缕本源,本欲研究禁咒之秘,可这些年,它从未增长,也未曾消亡,反倒随着每一次人间的呼唤,微微闪烁,如同呼吸。

“原来真正的禁咒,从来不是操控生死,而是让死生之间,再无隔阂。”老僧合十,“林小守啊,你以自身为引,点燃了万民心灯。如今这灯火,已非你一人能控,而是成了天地共律。”

他站起身,拂去袈裟上的沙尘,转身离去。身后,古城废墟中,一只被埋多年的陶铃被风沙卷出地面,轻轻一晃,发出一声极细的“叮”。

同一时刻,东海渔村。

老妇阿芸正在院中扫落叶。橘子树年年开花,年年结果,她也年年挂灯。今晨她照例点亮灯笼,却发现灯芯竟自动燃起,火焰呈淡青色,不热,却照亮整棵树冠。她怔住,抬头望去,只见树影婆娑间,似有一道模糊身影伫立片刻,随后化作风中低语:

>“阿芸,今年花开得比往年早。”

她愣了许久,终于笑出声,抹去眼角泪水:“是啊,今年暖得早,你也急着看花?”

她搬来小凳,坐在树下,从箱底取出那封泛黄的信,轻声读了一遍。读完,她将信折好,放入灯笼下方的暗格??那是她多年前加的,专为“给他留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