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毒计百出,老朱夸我好驸马 > 第1538章(第1页)

第1538章(第1页)

第1538章

但李祺随即又抛出新问题:“那西域原有的部族,该如何处置?”

卓敬神色冷峻如霜,目光似淬了冰刃,字字如重锤砸落:“西域部族盘踞百年,语言不通、衣冠异制,与我大明子民形同陌路。”

“昔年蒙元残部蛰伏于此,暗中勾连番邦,若不连根拔除,即便大军压境、铁蹄踏破城池,不过是表面臣服。”

“唯有以铁血手段,或剿杀殆尽,或驱往南洋荒岛、美洲荒原、澳洲不毛之地,将千里沃土尽皆腾出,方能断其东山再起之念,绝其死灰复燃之根。”

见李祺眉间微蹙,卓敬微微前倾身躯,袖中拂过凛冽寒风,语气更添肃杀:“若有愿降者,当效南洋旧例,以华夏文明重塑其魂。赐汉姓,使其忘祖脉之根;立孔庙,使其沐圣人教化;授诗书礼仪,使其弃蛮夷之习。待三代之后,血脉相融、风俗归一,方能真正视作大明子民。否则,今日之降不过是权宜之计,一旦时局有变,必成燎原之火。”

“想那五胡乱华、安史之乱,皆是姑息养奸之祸,我等不可重蹈覆辙!”

李祺摩挲着马缰,陷入沉思。

卓敬所言虽狠辣,却是现实之策。西域部族势力盘根错节,若不彻底解决,迟早生乱。

但大规模移民与部族迁徙,必然牵扯甚广,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动荡。

卓敬并非迂腐之辈,熟读经史的他早已参透西域治理的核心要义。

这片横跨东西的广袤之地,向来是多民族、多文明的熔炉。

自西汉张骞凿空西域,龟兹的乐舞与长安雅乐在此交融,胡旋舞的飞袂与霓裳羽衣曲的水袖共舞于丝路;盛唐时,于阗画师将西域独特的晕染技法带入中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既有中原的线描神韵,又可见西域凹凸法的光影变幻,成为文明互鉴的鲜活注脚。

但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同样深刻:若想稳固大明统治,唯有以华夏文明为根基,深植孔孟之道,方能让统治根深蒂固。

前秦苻坚率百万大军横扫西域,铁骑所至,诸国称臣。然而,他仅以武力威慑,却未推行汉化政策,治下民族矛盾暗流涌动。淝水一战失利,鲜卑、羌等部族纷纷反叛,曾经庞大的帝国瞬间分崩离析。

同样,唐代虽设安西都护府,初期以府兵制屯田、推行科举,使西域与中原血脉相连,但安史之乱后,朝廷自顾不暇,无力维持文化渗透,吐蕃、回鹘等势力卷土重来,西域渐次脱离掌控。

元代设宣政院统辖西域,看似疆域辽阔,却固守蒙古旧俗。忽必烈虽推行部分汉法,却在西域保留大量分封制与驿站军事体系,拒绝将儒学作为治国核心。

结果,不到百年,西域诸汗国各自为政,漠北草原的蒙古贵族与西域色目人联合抵制汉化,最终元朝被逐出中原,退回草原。

历史的教训清晰可见:武力能暂时慑服,却难以长久维系统治。若不将中原礼制、儒学教化融入当地,即便强如蒙古铁骑,也终将重蹈覆辙——或因民族矛盾激化失去对西域的掌控,或被当地文化反同化,使王朝根基动摇。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才使鲜卑族真正融入华夏;清代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同时广建官学、推行科举,以儒家典籍为教材,方保百年安宁。

这些案例无不证明,唯有以文化为纽带,方能让西域成为华夏版图不可分割的部分。

“惟恭厉害啊!”李祺听罢,由衷竖起大拇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黄金遁
冰火阑珊黄金遁
...
人类枷锁
肚子没墨水了人类枷锁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