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2章
沈千川热泪盈眶,跪地叩谢:“青天大老爷!孟大人明镜高悬!小人。。。。。。小人叩谢大人,叩谢陛下隆恩!”
沈千川无罪释放的消息,立刻传遍了杭州城。百姓们拍手称快,商界同仁更是松了一口气,对朝廷的公正充满了信心。
孟樊超大义灭亲,秉公执法的举动,也随着驿传飞速报往京城,传遍朝野。
所有人都看到了皇帝整顿吏治、保护合法商业的决心,也看到了孟樊超公私分明、铁面无私的品格。
朱兴明在收到孟樊超的详细奏报后,龙颜大悦,对张定感慨道:“孟樊超真社稷之臣也!有如此股肱,何愁吏治不清,商道不兴?”
他当即下旨,嘉奖孟樊超及钦差团队,严惩杭州府失职官员,并重申保护合法经商,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和诬告行为。
风暴之后,江南的商业环境为之一清。
而孟樊超的声誉,也因此事达到了新的高度。
他那句“公堂之上,只有朝廷命官与涉案人犯”,也成了后世传颂的执法名言。
一场原本可能酿成冤狱、破坏商业秩序的危机,最终在朱兴明的明察和孟樊超的刚正下,化为了彰显朝廷公正、促进商业健康的契机。
站得越高,摔得越狠,孟樊超被捧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朝中皆称大善。
紫禁城的暮色,总是带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沉寂。
乾清宫内,灯烛早已点亮,将朱兴明伏案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
朱兴明刚刚批阅完一份关于岭南铁路延伸至江西的奏章,揉了揉有些发胀的眉心,目光落在龙案一角那几份被刻意压下的奏疏上。
那是几份来自不同御史、言官的弹劾奏章,对象指向同一个人——暗卫指挥同知,陆沉。
陆沉。朱兴明在心中默念这个名字,心情复杂。
此人是他登基之初,由孟樊超亲自选拔并举荐入暗卫的。
出身寒微,却能力超群,心思缜密,手段狠辣,尤其在追踪、侦查、渗透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多年来,为朱兴明处理过不少见不得光的棘手事务,铲除政敌,监控百官,稳定朝局,立下过汗马功劳。
可以说,朱兴明能迅速坐稳皇位,肃清内部反对声音,陆沉及其掌控的暗卫力量,功不可没。
也正因如此,朱兴明对陆沉一直颇为倚重和信任,甚至默许了他作为孟樊超接班人的地位。
孟樊超虽为暗卫统领,但更多精力放在教导太子和统领全局上,许多具体事务,尤其是涉及阴暗面的,早已交由陆沉实际负责。
然而,树大招风。随着陆沉权势日重,关于他的非议也渐渐多了起来。
最初的弹劾,只是些“行事乖张”、“用度奢靡”之类的空泛指责,朱兴明一笑置之。
暗卫干的就是脏活累活,有些非常手段和特殊待遇,在他看来无可厚非。
水至清则无鱼,只要大节无亏,能为他办事,一些小毛病,他可以容忍。
后来的奏章,内容开始具体。有说他强买京郊良田,逼得原主家破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