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也会持续消费,继而养活更多的商贩。”
“最后这些小商贩挣到钱,不就去购买粮食了吗?银子到了地主手里,不照样会消费吗?他们见出海有暴利,哪还会把视线放在田地之上,自然也会加入远航。”
“这样一来,大明的经济圈得以循环,百姓人人有钱,恐怕求着他们种地,都不愿意种了,只有偏远地区的百姓才会以种地为生,届时还怕饿死?”
“这。。。。。。”
听完这席话,不管是朱元璋,还是李景隆、方孝孺等人,都愣在了原地。
因为朱闲这种论调,是他们从未听说过的!
实在难以消化。
要知道,从古至今,都强调重农抑商,在皇权看来,商人是波动最大的群体。
但是如今在朱闲看来,商人居然会有这么大的作用?
通过商贸,居然可以盘活整个大明,从而减弱有可能致使大明覆灭的土地问题。
这简直是颠覆性的变化。
认真想想,好像的确是这个道理。
只是朱闲的这种论调,千古未闻,在如今这个时代,就像石破天惊一般。
令他们反应不过来。
朱闲看见他们这幅表情,也毫不意外。
毕竟这都涉及到资本主义的知识,对于封建王朝的他们而言,的确是挺有冲击力。
不过也不打紧,慢慢消化就好了。
因为朱闲这番话,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有过历史考证的。
甚至明末时期,在富饶之地江南,就已经萌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很多百姓已经凭借做生意生活,完全脱离了耕种土地。
即便是明朝最为艰难的时期,也很少有百姓饿死。
因此,明末时期,无论辽东多么告急,江南都不觉得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