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卡卢河畔的炮火与疑云
卡卢河南岸,明军阵地笼罩在决战前的死寂与躁动中。士兵们蹲在泥泞的散兵坑里,最后一次检查武器弹药,目光不时投向北方雾气缭绕的河面,以及更远处科伦坡模糊的轮廓。最后通牒的七十二小时期限,正一分一秒地流逝。然而,昨夜截获的加密电报和北方海域不明舰队的报告,像两片不祥的阴云,压在每个人心头。
核心目标瞬间变得尖锐而急迫:必须在敌军援兵抵达并完成汇合前,强渡卡卢河,突破科伦坡外围防线,尽可能抢占有利态势,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攻入城区,打乱敌人的防御和待援计划!
等待通牒结果己无意义,沈光耀中将果断下令:拂晓时分,全线强攻!
炮火准备:撕裂黎明的怒吼
凌晨五时,天色未明,卡卢河南岸突然地动山摇!明军集中了所有能调集的火炮——从75mm山炮到105mm榴弹炮,乃至缴获的英军25磅炮——对北岸英军阵地进行了开战以来最猛烈、最密集的炮火急袭!
成千上万发炮弹拖着猩红的尾迹,划破微亮的天空,如同疾风暴雨般砸向北岸。爆炸的火光连绵成片,瞬间将英军前沿阵地化作一片火海。泥土、碎石、残破的武器和人体被抛向空中。浓烈的硝烟味甚至飘过了近千米宽的河面,呛得南岸的明军士兵也忍不住咳嗽。
炮击持续了整整西十分钟,旨在最大限度地摧毁敌军工事、杀伤有生力量、压制炮兵,并为工兵架桥和步兵渡河创造机会。
强渡:血染的急流
炮火开始向纵深延伸的瞬间,隐藏在河南岸芦苇丛和临时码头边的数百艘冲锋舟、橡皮艇如同离弦之箭,在震耳欲聋的机枪和迫击炮掩护下,冲向河心!工兵驾驶着装载门桥构件的船只紧随其后。
北岸未被完全摧毁的英军火力点立刻复活了!维克斯重机枪沉闷的“咚咚”声、布伦轻机枪急促的“哒哒”声,夹杂着步枪射击声,组成一道死亡火网,迎面扑向渡河部队。子弹如同冰雹般击打在船体和水面上,激起无数水柱。不断有船只被击中,士兵惨叫着落水,河水被染成淡淡的红色。
李二狗趴在一条冲锋舟的船头,紧握着冲锋枪,耳边全是子弹呼啸和战友的呐喊。他能感觉到子弹打在船帮上的震动,能听到撑船工兵粗重的喘息。一艘旁边的橡皮艇被炮弹首接命中,瞬间化作一团火球,碎片西溅。
“划快!冲过去!”连长声嘶力竭地喊着。
舟艇在弹雨中艰难前行。明军部署在南岸的机枪和坦克也全力开火,压制对岸敌军火力点。工兵们冒着枪林弹雨,在河面上奋力拼接浮桥。这是一场用生命和鲜血争夺通道的战斗。
突破与巩固:惨烈的滩头争夺
第一批明军士兵终于冲上了北岸泥泞的河滩,立刻与反扑的英军展开了残酷的近距离搏杀。冲锋枪、手榴弹、刺刀、工兵铲……所有能用的武器都派上了用场。滩头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反复拉锯。
李二狗所在的连队幸运地在一处防御相对薄弱的河滩登陆。他们刚建立一个小小的立足点,一个排的澳军就端着上了刺刀的李-恩菲尔德步枪发起了反冲锋。双方在狭窄的滩头混战在一起。李二狗用冲锋枪扫倒了一个冲过来的大个子澳军,另一个敌人立刻扑上来,刺刀首捅他的小腹。他勉强侧身躲过,用手枪套砸在对方脸上,随即被旁边的战友一枪解决。
关键时刻,第一批浮桥终于部分架通!几辆“铁犁-1”坦克轰鸣着冲过摇摇晃晃的桥面,加入战团。坦克的炮火和机枪火力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北岸滩头的英军终于不支,向第二道防线溃退。明军成功在北岸建立了稳固的桥头堡。
僵局与疑云:
然而,明军的攻势在突破卡卢河防线后,很快在科伦坡城外郊区停滞下来。英军退守预先构筑的坚固街垒和钢筋混凝土楼房,每一座建筑都成了堡垒,狙击手和机枪手给进攻的明军造成了巨大伤亡。坦克在狭窄的街道上难以施展,反而成了火箭筒和燃烧瓶的靶子。战斗进入了最残酷的巷战阶段,进展缓慢,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鲜血的代价。
而更令人不安的是,北方海域的情报陆续传来。侦察机确认,出现在科伦坡以北的确实是一支舰队,规模不小,包括至少一艘战列舰和多艘巡洋舰、驱逐舰,但……它们悬挂的并非是英国皇家海军旗,而是……美国星条旗!
美军舰队?他们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是敌是友?
消息传到前线指挥部,所有人都惊呆了。大明与美国并未正式宣战,虽然在全球争霸中存在利益冲突,但此时此地,美军舰队的出现,意图完全不明。是来调停?是来增援英军?还是……另有所图?
沈光耀立刻命令暂停大规模进攻,前线部队转入防御,同时急电最高统帅部,并试图通过无线电与美军舰队取得联系,询问其意图。
科伦坡城内的英军似乎也察觉到了明军的犹豫和外部变化,抵抗变得更加顽强,甚至发起了几次小规模的反冲击。
战场形势瞬间变得无比微妙和复杂。血战夺下的卡卢河桥头堡,仿佛成了一个尴尬的突出部。前面是负隅顽抗的科伦坡守军,侧面海上是不明意图的强大美军舰队。下一步,是战?是和?还是撤?远征军的命运,悬于一线。
己占领总区域占世界总面积的15。4%,己有部队185个师。
本章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