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同时试火,硝焰与弯刀、剑锋与雪雾,在彗星下短暂对视,像两柄尚未出鞘的星。
试火之后,马立克沙遣使送刀——
刀以白纱缠柄,柄上系一缕彗星尾纱,纱上洒玫瑰水,香随风飘。
使者为拜占庭降将阿历克修斯之侄尼基塔,通希腊语、突厥语、汉语。
尼基塔捧刀入宋营,单膝跪地,以汉语高声:
“星月弯刀三千口,愿易宋茶三万斤、火绳枪三百杆、玻璃瓷灯千盏。
刀若卷刃,任宋人熔之;
枪若哑火,任塞尔柱碎之;
灯若熄灭,任彗星掩之。”
章衡答礼,取一盏“同明”玻璃瓷灯回赠,灯内注藏红花浸鲸脑油,灯焰青碧,灯壁刻西语“同明”咒。
“灯不灭,刀不卷,枪不哑,
彗星之尾,永不指营。”
十六日黄昏,双方于乌浒水中央“雪原合奏台”议和。
合奏台以浮木为基,上覆白毡,毡面撒玫瑰瓣,瓣覆薄雪,雪映灯焰,像一片会呼吸的花海。
台中央,置一具“硝焰玫瑰鼓”——
鼓面以牦牛皮蒙,鼓边插三百朵大马士革玫瑰,花瓣覆硝石粉;
鼓槌以拂菻橡木雕,槌头包宋瓷片;
鼓手为吐蕃少女多吉卓玛,击鼓一次,花瓣飞起,硝石遇火铳焰光即燃,玫瑰在雪中绽放成火,火随鼓声起伏,像一条燃烧的河。
鼓声起,火铳手百人以枪托击雪为板,回鹘乐手弹起热瓦甫,拜占庭琴师拨动希腊七弦琴,宋人吹起筚篥。
西族乐声与硝焰玫瑰交织,在雪原上卷起一条光与声的龙。
鼓声未绝,马立克沙与章衡各持兵刃,于合奏台中央“星火柱”前立誓。
星火柱高九尺,以天山陨铁为芯,外包宋瓷、回鹘玻璃、吐蕃红玉、拂菻水晶,熔铸而成,柱顶嵌夜明珠,柱身刻西语“同明”咒。
马立克沙拔星月弯刀,刀锋贴柱,以突厥语誓:
“星月弯刀,永不指宋营。”
章衡拔尚方剑,剑锋贴柱,以汉语誓:
“尚方星火,永不照塞尔柱营。”
二人同时以血涂柱,血遇陨铁即发青碧光,光沿柱身游走,竟在雪中映出一朵西瓣莲:
汉、回鹘、吐蕃、波斯,西瓣同开。
誓毕,三千口大马士革刀入鞘,鞘口以玫瑰水封。
刀林被抬入宋营,每十口刀配一盏玻璃瓷灯,灯焰青碧,灯壁刻“同明”咒。
刀未卷刃,灯未熄灭,彗星之尾,自此西指商路。
夜更深,雪更厚。
章衡立于星火柱前,以指尖蘸残血,在柱脚写下最后一行小字:
“星月弯刀,星火尚方,刀若指营,星若指疆,则雪原为墓,彗星为殇。”
灯焰无言,却以光作答。
远处,第一批载有大马士革刀的驼队己沿乌浒水向西,刀锋在玻璃瓷灯里闪出青碧的光,像一条永不熄灭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