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爆炸现场,弥漫着焦糊和失败的颓丧气息。那个在手套箱残骸内部发现的、疑似非原装的微小金属构件,像一根毒刺,深深扎在孟西洲的心头!内部有鬼?还是外部破坏?无论哪种,都意味着“夸父”项目从起步就暴露在敌人的视线之下!
但孟西洲知道,现在不是慌乱和追查的时候,首要任务是稳住人心,抢救项目!伤员己经被妥善送医,集团承担全部医疗费用并给予高额补偿。孟西洲强压下怒火和疑虑,立刻在现场召开了紧急会议。
“都打起精神来!”孟西洲的声音在狼藉的实验室里显得异常沉稳,“事故原因会彻查,但现在,我们的任务是抢救数据,评估损失,然后继续前进!‘夸父’项目不能停!”
他亲自带头,和幸存的研发人员一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清理现场,抢救未被完全烧毁的实验记录、备份数据和部分幸存的样品。气氛压抑,但孟西洲身先士卒的态度,多少稳定了军心。
与此同时,他秘密命令赵刚,对爆炸残留物,尤其是那个可疑的金属构件和烧毁的手套箱进行全面取证,并暗中对项目组所有成员(包括伤员)进行背景复查和近期行踪排查。他需要知道,这究竟是意外,还是人为。
调查结果很快出来,却出乎孟西洲的意料。
技术分析显示,那个可疑的金属构件,经过仔细辨认和比对,最终被确认为……是之前一批进口设备附带的小配件包装上的一个不起眼的金属扣!在设备安装调试时被无意中遗落在手套箱底部角落,高温下融化变形,纯属巧合!并非什么引爆装置。
而对小李操作流程的复盘和当时在场人员的交叉问询,也基本排除了人为故意破坏的可能。小李确实是因为连续高强度工作导致精神不集中,密封操作不规范,加上当时测试的样品本身在极端电流下产生了不稳定的副反应,多种偶然因素叠加,导致了悲剧性的闪燃爆炸。
结论:这是一起令人痛心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核心原因是疲劳作业和操作失误,并非外部破坏或内部间谍所为。
这个结果,让孟西洲松了一口气,但心情更加沉重。松口气是因为团队内部是干净的,沉重是因为这意味着技术攻关的难度和风险远比他想象的要大!一次偶然的操作失误就可能前功尽弃,甚至危及生命!
然而,就在这片失败的阴霾中,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悄然出现。
在清理和分析爆炸残留的样品灰烬时,一位心细如发的年轻女研究员(叫小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烧毁的样品残骸中,有几片区域的灰烬呈现出一种异常规则、类似晶体结构的形态,与常规燃烧后的无定形碳灰完全不同。
她将这个发现报告给了临时主持工作的副组长(梁工住院期间)。副组长起初没在意,以为是燃烧不均匀。但小孙坚持己见,利用实验室幸存的另一台小型X射线衍射仪对灰烬进行了分析。
分析结果令人震惊!这些规则结构的灰烬,其主要成分竟然是一种高度石墨化的碳,并且内部呈现出一种……类似他们一首在试图复刻的那种“古纹路”的、极其微弱的周期性排列迹象!
“孟总!有发现!”副组长激动地拿着分析报告找到孟西洲,“爆炸时的高温高压……可能无意中触发了一种我们之前没想到的材料合成路径!这种‘闪烧’过程,可能瞬间完成了我们通过缓慢自组装都难以实现的微观结构有序化!”
孟西洲一把夺过报告,眼睛瞬间亮了!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他立刻召集还能工作的核心人员,成立了一个临时的“事故数据分析小组”,集中分析爆炸过程中的温度、压力、电流变化等数据,试图还原和复现那个偶然的“合成条件”。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的逆向思维!别人避之不及的事故,他们却要从中寻找规律!过程同样艰难,充满了不确定性。但这一次,方向似乎对了!
通过对数据的反复模拟和推演,他们提出一个假设:是否可以利用一种可控的、瞬间的高能脉冲(如特定频率的激光或电火花),在严格保护性气氛下,对前驱体材料进行“冲击烧结”,从而快速诱导出那种稳定的、具有特殊能量引导通道的微观结构?
这是一个完全偏离原定“温和自组装”方案的新思路!风险极高,对设备要求更苛刻,但一旦成功,可能会大幅缩短制备周期并提升材料性能!
孟西洲当机立断:“两条腿走路!原定的自组装方案继续优化,同时,立刻启动‘脉冲冲击烧结’的预研!代号‘涅槃’!”
他调动集团所有能动用的资源,不惜重金,通过香港渠道紧急订购了一台用于材料研究的实验级高功率脉冲激光器!同时,让研发团队集中力量,设计建造一个能够承受瞬间高温高压的特制反应腔体。
就在这种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的紧张氛围中,“创世纪”公司的亚太区代表,如期抵达了省城,并通过中间人,向孟西洲发出了正式的会面邀请。地点,定在省城最高档的一家涉外酒店的顶层会议室。
孟西洲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他必须带着“夸父-涅槃”项目的最新进展和决心,去面对那个可能掌握着更先进技术的庞然大物。
会面前夜,“涅槃”项目组传来了第一个好消息!经过无数次失败,他们首次利用脉冲激光,在极其苛刻的保护气氛下,成功在一种特制的多孔碳基板上,“烧制”出了肉眼不可见、但在高倍电镜下清晰可辨的、具有规则纳米沟槽的薄膜!初步的电化学测试显示,这种薄膜对锂离子的迁移表现出极低的阻力!
虽然距离实用化还很遥远,但这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证明了“脉冲冲击”路径的可行性!
孟西洲带着这份沉甸甸的、充满希望但远未成熟的初步成果,以及一颗警惕而坚定的心,前往省城,赴那场鸿门宴。
与“创世纪”代表的会面,气氛比他想象的还要凝重和诡异。对方是一位西十岁左右、戴着金丝眼镜、气质精干冰冷的华裔男子,自称姓陈。他没有咄咄逼人,反而十分客气,但言语间透出的信息量却让孟西洲后背发凉。陈代表不仅详细指出了“西洲”新能源实验室之前几次失败的技术细节,甚至隐约点出了“夸父”项目早期自组装路线遇到的一些瓶颈!最后,他推过来一份厚厚的合作框架协议,微笑着说:“孟先生,不必再耗费心力去走那些弯路了。加入我们,共享‘创世纪’的完整技术平台,才是通往未来的唯一捷径。否则……”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窗外,“贵司那个代号‘涅槃’的新尝试,恐怕……也很难看到明天的太阳了。”孟西洲的心猛地一沉——对方竟然连他刚刚启动、高度保密的“涅槃”计划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