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快穿:男配不做大怨种 > 现代被人欺负的可怜炮灰四十九(第1页)

现代被人欺负的可怜炮灰四十九(第1页)

林小满的目光还停留在展厅里围着钢笔的人群身上,听见周教授的话,像是被什么轻轻撞了下心口,连忙收回视线:“苏州的老物件?那一定很有味道吧!”陈阳也跟着点头,他记得周教授老家就是苏州的,只是早年就来这边任教,偶尔提起故乡,总带着几分怀念。“记忆馆刚整理好没多久,正缺些有故事的东西,您带来的物件,肯定能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苏州的过往。”周教授笑了笑,眼角的皱纹里都藏着暖意,他抬手拍了拍随身的帆布包,那包看起来有些年头了,边角磨得微微发白,却收拾得干净整齐。“里面装了几件小玩意儿,不算贵重,但都是我小时候常见的东西,想着留在记忆馆,也算是给那些老时光找个归处。”三人说着话,慢慢往记忆馆的后院走。记忆馆是社区刚改造完成的老建筑,原本是栋闲置的民国小楼,后来社区居民一起动手翻新,改成了存放邻里记忆的地方。展厅里摆着老相机、旧收音机、泛黄的书信,还有林小满小时候用过的铁皮饼干盒,每一件东西背后都牵着一段故事。走到后院的储藏室门口,周教授打开帆布包,小心翼翼地往外拿东西。第一件是个青釉瓷瓶,瓶身上画着淡淡的兰草,釉色温润,只是瓶底有一道细细的裂痕。“这是我母亲当年陪嫁的东西,”周教授的声音轻了些,像是怕惊扰了什么,“小时候我总爱拿着它玩,有次不小心摔在地上,母亲没怪我,只是用浆糊小心翼翼粘好了,后来我离开苏州,她把这个瓶子塞给了我,说看到它,就像看到家里一样。”林小满凑过去看,瓷瓶上的兰草笔触细腻,能想象出当年画瓷人的用心。“阿姨一定是个特别温柔的人。”她轻声说。周教授点点头,眼里泛起些微光:“她这辈子都在苏州的巷子里生活,最喜欢在院子里种兰草,每年春天,满院子都是香味。”他又拿出第二件东西,是个竹编的小篮子,篮子编得精巧,提手处包着一层牛皮,摸上去软软的。“这是我父亲用来装工具的篮子,他是个木匠,手艺好,邻里街坊谁家要做个桌子、椅子,都找他。他总说,竹篮虽轻,却能装下日子,做人也一样,要踏实,才能扛起事儿。”陈阳拿起竹篮,指尖拂过细密的竹篾,能感觉到岁月留下的温度。“周教授,您父亲的手艺,是不是也教过您?”“教过一些,”周教授笑了,“小时候总跟着他在木工房里转,学过刨木头、打磨零件,后来去读书,就慢慢放下了,不过这双手,现在还能想起刨子在木头上划过的感觉。”他说着,又拿出一个巴掌大的铜制墨盒,墨盒上刻着“学海无涯”四个字,字迹遒劲有力。“这是我小学时的墨盒,那时候上学,每天都要往墨盒里加墨,用毛笔蘸着写字。有次墨盒丢了,我哭了好几天,后来邻居家的老爷爷帮我在巷口的石板缝里找到了,还帮我把磨损的地方磨亮了些,说这墨盒跟着我,也是有缘分。”林小满看着墨盒上的字,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用铅笔写字的样子,那时候总觉得铅笔不如毛笔有味道,现在才明白,不管是哪种笔,都藏着上学时的认真劲儿。“这些物件,每一件都有这么多故事,要是能把您的回忆也记下来,放在旁边,大家看的时候,就能更清楚地知道它们背后的事儿了。”周教授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我年纪大了,有些事儿记不太清了,但慢慢想,总能想起些细节,到时候你们帮我整理整理,写成文字,贴在物件旁边,也算是给这些老物件‘说话’的机会。”正说着,储藏室的门被轻轻推开,社区的张阿姨探进头来,手里拿着个刚蒸好的青团,热气腾腾的。“周教授,小满,小陈,你们在这儿呢?刚蒸好的青团,苏州口味的,你们尝尝!”张阿姨是社区里出了名的热心人,知道周教授是苏州人,特意学着做了青团。周教授接过青团,咬了一口,艾草的清香和豆沙的甜意在嘴里散开,眼睛一下子亮了:“就是这个味道!跟我母亲当年做的一模一样!”张阿姨笑得合不拢嘴:“喜欢就好,我还担心做得不正宗呢!对了,刚才展厅里的人都在问,您带来的钢笔能不能多放几天,大家都想好好看看,还有人说想听听钢笔背后的故事呢。”提到那支钢笔,周教授脸上的笑容更柔和了。“那支钢笔是我刚参加工作时,学校奖励的,跟着我教了几十年书,写过的教案、批改过的作业,数都数不清。有次上课,钢笔不小心掉在地上,笔尖弯了,我心疼了好几天,后来找修笔的师傅修好了,一直用到现在。”他顿了顿,看着窗外的梧桐树,“其实这些老物件,就像是时光的钥匙,能打开我们心里藏着的那些回忆,不管是开心的,还是难忘的,都是我们人生里最珍贵的东西。”林小满咬着青团,觉得心里暖暖的。她看了看陈阳,陈阳也正看着她,两人都从彼此的眼里看到了笑意。记忆馆里的每一件物件,每一段故事,都像是一颗颗珍珠,被大家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串成了社区里最温暖的项链。,!“周教授,”林小满忽然说,“我们明天一起把这些物件整理好,摆进展厅吧?再把您的故事录下来,放个小喇叭在旁边,大家来了不仅能看,还能听,多好啊!”陈阳也跟着附和:“对,我还可以找些苏州的老照片,打印出来贴在旁边,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苏州的老时光。”周教授笑着点头,眼里满是欣慰:“好啊,好啊,有你们帮忙,我就放心了。其实我这次回来,就是想把这些东西留下来,让年轻人也知道,我们当年的日子虽然简单,但也有很多值得回忆的地方。现在的日子好了,但不能忘了过去,忘了那些陪着我们一路走来的人和事。”张阿姨在一旁听着,也忍不住说:“是啊,我小时候家里穷,就盼着过年能穿件新衣服,现在日子过好了,可每次看到家里的旧棉袄,还是会想起小时候的事儿。这些老物件,就是我们的根啊!”几个人说着话,不知不觉天就黑了。后院的路灯亮了起来,昏黄的灯光洒在地上,把几个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周教授小心翼翼地把瓷瓶、竹篮和墨盒放回帆布包,说要明天再带来仔细整理。林小满和陈阳送周教授到门口,看着他慢慢走远的背影,心里满是感动。第二天一早,林小满和陈阳就来到了记忆馆。他们先把展厅里的位置整理好,留出一块专门的区域放周教授带来的苏州老物件。陈阳还特意找了块浅棕色的绒布,铺在展示台上,让物件放上去更显精致。周教授来得也很早,手里还提着一个保温桶,里面装着他亲手做的苏州汤面,给林小满和陈阳当早餐。“我母亲当年总说,早上要吃点热乎的,一天才有力气,”周教授一边给两人盛面,一边说,“这汤面是用骨汤熬的,里面放了些苏州特有的浇头,你们尝尝,看合不合口味。”林小满尝了一口,汤鲜面滑,浇头里的焖肉入口即化,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太好吃了!周教授,您的手艺真好!”陈阳也跟着点头:“比外面餐馆做的还正宗,要是以后有机会,真想多尝尝您做的苏州菜。”周教授笑得开心:“只要你们不嫌弃,以后常来我家,我给你们做!”吃过早餐,三人就开始整理物件。周教授先把青釉瓷瓶放在展示台的中间,又把竹篮放在左边,铜制墨盒放在右边,摆放得整整齐齐。林小满则拿着笔记本,一边听周教授讲物件背后的故事,一边认真记录,偶尔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就停下来仔细询问。陈阳则拿着相机,给每件物件拍了照片,又从网上找了些苏州老巷、老木匠铺的照片,打印出来贴在展示台旁边。“这个瓷瓶,当年我母亲总是把它放在客厅的八仙桌上,”周教授指着瓷瓶,缓缓地说,“每年兰草开花的时候,她就会摘几朵插在里面,整个客厅都香得很。有一年冬天,苏州下了很大的雪,家里的炉子坏了,母亲就把瓷瓶裹在棉袄里,怕冻坏了,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心里暖暖的。”林小满快速地把这些话记下来,字迹工整:“周教授,您母亲对这个瓷瓶真好,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是啊,”周教授叹了口气,“她这辈子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就把这些陪嫁的物件看得格外重,其实她看重的不是物件本身,是背后的情分。”正说着,社区里的孩子们放学了,听说记忆馆来了新的老物件,都蹦蹦跳跳地跑了过来。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凑到展示台前,好奇地看着青釉瓷瓶:“爷爷,这个瓶子好漂亮啊,上面画的是什么呀?”周教授蹲下身,温柔地对小女孩说:“这上面画的是兰草,是一种很温柔的花,爷爷的妈妈当年最:()快穿:男配不做大怨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