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人至京城,志在科举,但并不顺利。他曾经给尚书左丞韦济上书,表露真心。】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节选)】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杜甫自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一心图报,但是多年未成,对韦济十分愧疚。】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诏,广求天下之士,只要会一种才艺即可报名。这次考试层层选拔,答卷覆名。于是,举国期待,杜甫和其他响应的学子一样,前去赶考。】
【满怀希望的他,对考场上所作的诗赋十分自信。然而此次考试,却是宰相李林甫主导的闹剧,他可不愿意用来自江湖草野的微末之人,于是本次考试,无人及第。】
【李林甫美名其曰“野无遗贤”。】
【……李林甫这个人好奇怪啊,他之前举荐牛仙客任宰相的时候,可不在乎牛仙客的出身背景。难不成其实他心中早有人选,只是政敌妨碍,所以采取覆试,这样他认不出自己人,对手也别想捞到同党,以此巩固自身的地位,继续独掌大权。】
【……上节课,你和队长劝我不要把人和事想得太简单。今天改说我喜欢阴谋论了?是不是觉得我聪明呀?是不是一学就会呀?】
【……不夸我。不过,李林甫权倾朝野,他会的阴谋,真的可以学过来对付你的上司。】
【……行,就事论事,不说别的。出了“野无遗贤”这种闹剧,还不如不考呢。】
可不能随便说不考了呀。科举可是大事。
白居易此时最怕这种不吉利的话。
一到长安,兴许是水土不服,也可能是紧张所致,白居易一来就生病了。
他本想趁着省试之前,在长安好好游玩一番,如今却只能就近转一转。
长安靖安坊,韩国贞穆公主的庙前,他遇到同来应试的几位学子。
他们和白居易一样害怕今年进士科停考。
如今战事当中,通行不便,若是有多人无法应考,为了公平起见,取消考试也非意料之外。
只是白居易心里委屈。前几年因为生病,因为丁忧,因为搬迁,今年难得乡贡进京,若是不考可就太憋屈了。
他面前的几位学子,指着前面的公主庙,告诉他科举停考,和战事无关。
“当今天子最在乎的人是谁呢?”有人问白居易。
白居易不知。
“郑国庄穆公主!先前七月的时候,公主去世,圣人辍朝七日,超规厚葬用钱四千万啊。”
前来应考的布衣,果然没被放在皇帝眼里。
另一位学子反问道:“皇帝乐意,你要看不惯,写诗拿去干谒,现在还来得及。”
“这种讽谏诗,我可不敢写!”那位学子吓得瑟瑟发抖,“你们可曾听说过独孤申叔?”
“知道,他前些年及第,才二十二岁。”
前几年,义阳公主和驸马王士平夫妻不和,两人分居。独孤申叔当时为王士平的门客,写诗讽刺公主,这都是乡贡秀才会做的事情,他不屑止步于此。
他亲自写词作曲,名为《团雪散雪歌》,在京城广为传唱。
“以前总有人说玄宗之后,教坊衰败,看来是乐伎不够勤奋,昔日琵琶需要十年功,如今都让我们这些只会认识几个字的人超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