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本王的科技树长歪了 > 火器的禁忌(第1页)

火器的禁忌(第1页)

枢密院要求研制“更具威力”砲弹的命令,如同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了赵楷本已疲惫不堪的心头。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难题,更是一个政治和安全的雷区。

砲弹的威力提升,无非几个方向:增大重量、改进材质(更坚硬或更脆)、改变形状(更利于破甲或杀伤)、或者……加入火攻或爆破效果。

增大重量受限于砲械的投射能力,改进材质和形状受限于现有的材料加工水平,这些都困难重重。而最后一条——火攻爆破,则是禁忌中的禁忌!

大宋并非没有火器。军中已有火球(□□)、火鹞(火箭)、霹雳砲(早期爆炸弹,威力有限)等火攻武器,甚至有了火枪(长竹竿或木筒填火药喷火)和早期火炮的雏形。但这些武器威力不稳定,使用危险,且管理极其严格,主要由军器监下属的“火药作”负责研制和生产,配方和工艺高度保密。

将作监的主要职责是冷兵器和机械,贸然涉足火器领域,是严重的越权行为!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王貺那些人正愁没把柄呢!

赵楷第一时间就想拒绝这个任务。他找到曹玮,陈明利害:“大人,砲弹研制,尤其涉及火攻之物,乃军器监份内之事,将作监越俎代庖,恐有不妥,且风险巨大……”

曹玮却摇了摇头,神色凝重:“本官岂不知此中关隘?然军器监那边,于砲弹一道,进展迟缓,其‘火药作’所制火器,皆以手持、小砲发射为主,于镇远砲这般重器所用之巨弹,尚无良策。陛下忧心边事,特旨着两监协力,以你之巧思,或可另辟蹊径。切记,稳妥为上,可先从石弹、铁弹之改进入手,若涉火攻,必先奏报,与军器监会商,绝不可擅专!”

话说到这个份上,赵楷知道推脱不掉了。皇帝的特旨,曹玮的期望,前线的压力,让他只能硬着头皮上。

“稳妥为上”……又是这四个字。赵楷心中苦笑,在这刀尖上跳舞,如何稳妥?

他只能再次祭出“标准化”和“结构优化”的法宝,先从最安全的实心弹入手。

他首先尝试改进石弹。现有石弹多为粗凿而成,形状不规则,气动特性差,射程和精度受影响。他让石匠尝试制作更圆滑的石弹,甚至尝试用模具浇铸水泥(此时已有类似“三合土”的原始水泥)制作标准化的砲弹坯体。但水泥强度不足,易碎,效果不佳。

他又尝试制作铸铁实心弹。铸铁弹比石弹密度大,威力强,但铸造工艺要求高,易有砂眼、气孔,且脆性大,击中硬目标易碎裂,破片效果差。他尝试改进铁水配方(加锰矿?妄想)、优化浇铸工艺(设计更合理的浇冒口),收效甚微。

实心弹的改进,很快遇到了材料瓶颈,提升有限。

前线急需的是能有效摧毁西夏砲阵和工事的武器,实心弹的破坏力显然不足。

压力再次传导回来。枢密院和皇帝不断催促。

赵楷被逼到了墙角。他知道,不触碰“火”,恐怕难以交差。

他只能极其谨慎地,开始涉足□□的领域。这是火器中相对“传统”和“稳妥”的一种。

他首先从最基础的猛火油(石油原油)罐开始。宋军已有使用猛火油的记录(如守城时的“猛火油柜”),但多用于防御。将其用于砲弹,需要解决密封、引燃和投射安全的问题。

他设计了一种厚陶土罐,内盛猛火油混合桐油(增加粘稠度),用浸油的布条或蜡封口,发射前点燃。试射时,效果并不理想。陶罐易碎,空中即破裂,火星四溅,难以形成集中燃烧;落地后,油料四处流淌,燃烧范围难以控制,且极易被沙土覆盖熄灭。

失败。

他又尝试了火药纵火弹。向军器监申请了少量标准□□(硝、硫、炭混合物),将其与易燃物(如沥青、硫磺、干漆)混合,用多层纸或布包裹压实,外覆易燃物,插入药捻。这种弹体投射时相对安全(不易膛炸),落地后依靠药捻引燃内部混合物,持续燃烧。

试射有一定效果,但威力依旧有限,燃烧时间和温度不足,对付土木工事效果不佳,且受天气影响大。

军器监派来“协助”(实为监视)的官员对此嗤之以鼻,认为不过是老调重弹,无甚新意。

赵楷感到深深的无力。缺乏高效燃烧剂和可靠引信,□□的威力难以质变。而更进一步的爆炸弹,他想都不敢想。□□爆炸威力有限,且弹壳强度、引信可靠性、投射安全性都是巨大难题,绝非他一个将作监丞能解决的。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一次偶然的事故,再次给了他一个歪打正着的启示。

那日,铁蛋在帮忙搬运一批新到的生石灰(用于建筑和消毒)时,不小心将一袋石灰掉进了旁边水槽里。生石灰遇水剧烈反应,瞬间沸腾,释放出大量热量和蒸汽,嗤嗤作响,雾气弥漫。

“哎呀!烫死俺了!”铁蛋吓得跳开。

赵楷在一旁看到,心中猛地一动!

生石灰遇水放热!这是一个剧烈的放热反应!如果……如果把生石灰放入密封容器中,再设法让其在目标位置与水接触……

一个大胆的念头浮现出来——化学热弹!(类似希腊火的某种原理?)

这完全跳出了传统火药的范畴,利用的是化学能!相对“稳妥”(至少不涉及火药配方),且或许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高温、蒸汽烫伤、甚至可能引发二次火灾?)!

他立刻兴奋起来,开始秘密试验。他设计了一种双层陶罐。内层小罐装干燥的生石灰粉,密封;外层大罐装水或易潮解的物质;中间用一层脆弱的隔板分开。砲弹发射落地时,依靠撞击力震碎隔板,使生石灰与水混合,瞬间释放大量热量。

试验过程危险且搞笑。第一次试验,隔板太结实,没碎……第二次,隔板太脆,搬运时就混合了,差点烫伤人……第三次,好不容易成功了,陶罐炸裂,石灰浆喷溅,效果……有点像大型的“暖宝宝”,高温区域有限,但确实产生了高温和蒸汽。

效果并不理想,但证明了这个思路的可行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