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苏婉就接到定制餐具老板的电话。
苏婉顾不上洗脸,“蹬蹬蹬”就跑下了楼,是定制的新餐具到了,之前在二中美食街的那一批质量很好,苏婉很满意。
到这之后比之前大了可不止一倍,餐具自然也要再定些。
货车停在栅栏外面,见苏婉来了副驾驶门被人打开,苏婉朝副驾看过去——老板?
苏婉有些惊讶,走上前去:“老板,你自己来送货啊。”
老板招呼着司机把车上的货都卸下来,见苏婉过来寒暄道:“是啊,看到你这地址又改了还加定这不是来恭喜你一声吗。”
老板半开玩笑说着。
苏婉呵呵一笑,老板往栅栏里面看过去:“这块是你们新店?装修呢?可以啊这个位置。”
苏婉清点了一下餐具数量,朝着老板点头,也半开玩笑地说:“是啊,稍微赚了点钱,这不就搬家了,现在楼上就是住宅方便很多,就是没市场,买菜得去超市里买。”
苏婉对这点是有些头疼的,市一中这边好是好,就是有些太发达了,周边根本没有配备市场,要买些什么菜只能去超市里买,价格贵些就不谈了,食材的新鲜程度也不太比得上市场。
最近的市场距离这也有1。5公里,不算远,但是对于苏婉这种餐馆来说实在是不方便,店铺还没开起来,一天能做菜的量也没到能让人专门送货的地步。
老板有些惊讶地看了眼苏婉:“哪能啊,你们这最好买菜了啊。”
苏婉盯着老板,老板接着往下说:“我呀,今天来这趟就是想着反正店里没什么事跟着过来一趟买点菜,我家那附近也全是商业区。”
“你们这块好啊,上学方便、又够现代化、还能买菜方便,嘿哟你说这不是奇了。”
老板重新坐上副驾离开。
苏婉把多的这十几副餐具带回家里,家里的面积和餐厅一样大,除了两个房间之外还有一个什么都没有的房间,在餐厅正式开始营业之前就成了苏家人放餐厅杂物的地方。
…
下午一点,苏父苏母起床,苏婉跟父母说了老板告诉她的情况,夫妻两也有些小惊喜。
如果有这么一个地方那可就太好了,现在买菜真是太不划算了,要不是想到这不是长久之计,苏父都想着每天来回跑个三公里去市场买菜,反正有车也不太远。
吃完饭,一家人就跟着苏婉一起去那老板说的地方看看。
地方不算远,就在市一中后面。
——叫青溪街。
这里林立着很多像临水巷一样的房子,但是明显更为精致、古色古香的韵味很浓重。
青溪街旁边就是一条河,叫做青溪河。
算是游客会来的一个小景点,青溪河上的桥连着着两岸的人家,下午这会来,还看到不少小游船在河上漂着。
再往里走,就是老板说的,本地人聚集摆的摊,下午很多人都收了摊,只余几个小摊,老人在椅子上坐着,或在刺绣、或在聊天、或只是闭眼寐着,在这条街上走着感觉时钟上的指针都比旁的地走得慢。
那些收了摊的人家,屋子也就在这,几十年的邻居,怎么都能唠上两句。
下午没什么东西可买,这家禽类的也有得卖只不过需要早上来,一家人在这边逛了一段时间,也算是享受到了一段来之不易的休闲时光。
…
搞定了以后的买菜渠道之后,苏父下午又去到商超购买下午要用到的食材。
每样用到的不算多,难在种类多。
包菜、年糕、五花肉、茄子、土豆、玉米、豆制品、骨肉相连、掌中宝、里脊肉片、小酥肉、火腿肠、午餐肉、培根卷。。。等等一系列。
之后就是调制调料,大碗里放进适量孜然粉、辣椒粉、五香粉、花椒粉、白胡椒粉、白芝麻,碗是事先放在克重称上,每加入一种调味料之后让苏父记下克重。
锅里倒进花生油,待油热之后倒进蒜末爆香,把甜面酱、蚝油和番茄酱倒进去之后转小火,前面两个是主要的调味,番茄酱只是为了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