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草芥称王 > 第101章 造孽啊(第1页)

第101章 造孽啊(第1页)

杨灿坐在书房中,静静地思量许久,反复推敲着未来的局面。

在书房的一角,一块与周遭砖石纹路浑然一体的地板下,秃发隼邪正被囚于黑暗之中。

可此刻,这人的生死已从杨灿的思绪里全然淡去。

他。。。

长安城的晨光终于撕开浓雾,洒在朱雀大街青石板上,映出万千灯笼摇曳的倒影。百姓们并未散去,反而越聚越多,火光连成一片,宛如星河倾泻人间。那声“草头王”的呼喊,起初是零星几人,继而如潮水般蔓延至整座皇城南阙,震得宫墙微颤。

于睿立于丹陛之巅,目光扫过人群,看见陈九娘自坊巷中走出,发髻散乱却眼神如炬;郑十三拄拐随行,肩头还缠着昨夜翻越宫墙时被铁蒺藜划破的布条。他们身后,是三百余名秉笔盟残部,有的身披麻衣,有的手执竹简,皆以血书为旗,上书“还政于民”四字。

他知道,这一刻不只是胜利的宣告,更是风暴的开端。

紫宸殿内,四老已被禁军押往偏殿软禁,由新召入宫的刑部尚书亲自看守。皇帝虽已昏迷,但诏书已加盖玉玺,通过通政司快马传往各道、州、县。与此同时,京畿十二卫开始接管城防,原属黑莲会掌控的“熏香营”尽数缴械,其驻地查出大量梦引香原料与《莲本经》抄本,更有密室藏有三十六具身穿朝服的干尸??皆是当年不肯顺从的老臣,被用药控制后秘密囚禁,直至枯竭而亡。

消息一经公布,满城哗然。

午后未时,宣政殿前百官齐聚。许多人面色灰败,眼神恍惚,显然是刚从长期服用梦引香的迷障中醒来。当侍郎李延年读完罪己诏全文时,当场跪地痛哭:“我竟曾在清醒之时签署诛杀忠良之令!那些奏折……那些名字……裴仲衡、魏元衡、沈瑶……我都画了准!”他撕扯衣襟,露出胸口一道旧疤,“此乃家父临终所刻‘勿忘贞元’四字,可我竟忘了为何要记!”

不止一人随之崩溃。礼部主事赵崇礼拔剑欲自刎谢罪,幸被左右拦下。御史中丞王允则怒斥同僚:“尔等平日口称清流,实则不过傀儡提线!若非玄微子挺身而出,你我死后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言罢,伏地三叩,誓从此洗心革面。

于睿未入殿议事,只在廊下静候。他知道,真正的权力交接不在诏书,而在人心是否真正觉醒。

傍晚时分,第一批解毒见效的百姓开始出现异状。西市一名卖饼老翁忽然抱住儿子嚎啕大哭:“我想起来了……你娘不是病死的!她是被官差强行带走,说她散布反诗……可那首诗,是我写的啊!”东坊一户人家妻子指着丈夫怒吼:“你说我疯癫妄语,把我锁在柴房三年!原来是你每晚在我茶里下药!”类似的哭诉与控诉接连不断,整座长安仿佛从一场长达三十年的大梦中猛然惊醒,记忆如洪水决堤,冲垮了无数虚假构筑的家庭、仕途与忠诚。

夜幕降临之际,于睿独坐含元殿侧阁,手中摩挲着父亲留下的匕首。刀柄早已磨损,唯有那枚形如钥匙的图腾依旧清晰。窗外月色清冷,照见远处太液池波光粼粼,也照见他自己眼底深藏的疲惫。

这时,脚步轻响,陈九娘推门而入。

“外面都在传你是真命天子。”她声音低哑,带着一丝笑,“说你臂上有龙纹胎记,出生那夜北斗倒悬,西北边关狼群齐啸。”

于睿摇头:“我只是个记得太多的人。”

“可正是这些记忆,让你走到了今天。”陈九娘走近,将一份卷轴放在案上,“这是我们在尚药局密档里找到的。原本藏于地窖铁匣之中,外层裹着人皮封套。”

于睿展开一看,瞳孔骤缩。

那是《莲本经?始源篇》,比他手中的副本更为古老,墨迹泛紫,似以人血调和书写。其中记载,黑莲会并非始于开元末年,而是追溯至武周时期。彼时武则天宠信方士,设“长生院”,专研延寿奇术。一名来自西域的药师献上“梦引香”初方,声称可使人神游太虚、窥见前世来生。女帝试用后沉迷梦境,不理朝政,遂引发张柬之政变。然而那位药师并未死去,而是携秘方潜逃,在终南山建立隐修之所,收徒六人,结成最初的“六瓣莲”。

更令人震惊的是,书中提及“草头王者,应劫而生,生于戊申岁西北风起之夜,母系将门之后,父死于苍狼峡血月之下。其魂不属阴阳,其命不受五行所拘。唯此人能破莲心锁,启真龙醒”。

于睿怔住。

他的生辰正是戊申年八月初七,那一夜西北狂风大作,母亲正率边军巡逻长城;父亲死于苍狼峡,恰逢血月当空。而所谓“魂不属阴阳”,或许正是因为他幼年坠崖濒死时,曾被一位游方道士以逆脉封魂之法救活,从此体内真气运行轨迹异于常人。

难道……这一切并非巧合?

“你不相信宿命。”陈九娘看着他,“可有时候,宿命就是被人精心编织的阴谋。他们选你,是因为你符合预言;但他们没想到的是,你也读懂了预言背后的真相。”

于睿沉默良久,忽而冷笑:“所以我是注定要出现的棋子?哪怕我没有反抗,他们也会制造一个‘于睿’出来?”

“也许吧。”陈九娘轻声道,“但你现在做的事,已经超出了他们的剧本。你让皇帝亲写罪己诏,开放言路,重审冤狱??这不是复辟旧制,是在重建规则。而规则一旦改变,黑莲会就再也无法躲在阴影里操纵一切。”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急促脚步声。一名年轻宦官跪禀:“启禀玄微子,渤海国使者已在鸿胪寺等候多时,自称奉太子之命,带来一封密信,只肯交予您亲启。”

于睿皱眉。渤海国素与唐廷往来密切,但也正是韩昭口中所言“黑莲分支所在之地”。如今朝廷动荡,外使突至,绝非偶然。

他接过密信,拆开一看,顿时脊背发凉。

信中无字,唯有一幅细线绣成的地图,描绘的是幽州至营州一带山川地形,重点标注了几处废弃军屯与地下暗渠。而在地图右下角,绣着一朵半开的莲花,花瓣仅五片,第六瓣位置空缺,却用红线勾勒出一个箭头,直指长安。

这是挑战,也是警告。

黑莲会并未瓦解,只是退入更深的暗处。他们在北方另有据点,且已有动作。那缺失的第六瓣,意味着新的首领正在孕育,或将以更隐蔽的方式重生。

“看来,他们不想给我喘息的机会。”于睿将地图收入怀中,站起身来。

“你要去北方?”陈九娘问。

“必须去。”他说,“长安可以觉醒,但若边境失控,藩镇再度割据,百姓仍难安生。况且……”他顿了顿,“我父亲的遗骨,至今未归故土。苍狼峡一役,三百将士尽数覆没,尸体被抛入深渊。若我不去寻回,谁还记得他们是为何而死?”

陈九娘凝视着他,忽然从袖中取出一枚铜牌,递上前:“这是沈瑶临终前交给我的。她说,若有朝一日你决定北行,便将此物给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